整治塌陷地,是沛县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。近年来,沛县突出以水润城、以文化人的生态追求,推动老城区文脉相传、功能完善,新城区水景一色、品质高端,小城镇特色鲜明、乡情浓郁的发展格局,打造“一城好水、两汉源头”的城市品牌。当地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228天,绿化覆盖率45.19%,在苏北率先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。
据介绍,沛县素有“煤城”之称,境内探明煤炭储量15.47亿吨,年产煤炭1460万吨,占全省近七成。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,煤矿开采对当地累计造成8.27万亩土地不同程度的塌陷。近年来,通过在采煤塌陷区构筑生态修复、生态治理、生态保护三道防线,同时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,因地制宜将“地球伤疤”打造成耕地、鱼塘、湿地、景观和产业基地,发展起一个个绿色新城。
回填,只是沛县治理塌陷地的手段之一。当地还把整治工作与尾水导流、黄河故道开发、湿地建设相结合,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。与此同时,塌陷地形成的水面和废弃地上,光伏产业正在兴起。
在焦刘庄村,一排排光伏电板架设在700多亩塌陷地上,场面壮观。这里土壤碱性大,不宜复垦搞种植,塌陷地闲置浪费,而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缺少空地,两者就这样巧妙结合。目前,沛县依托塌陷地土地资源,已引进多家光伏发电企业,光伏电站装机总规模达到166兆瓦,正在推进国家“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”建设。协和新能源公司区域总经理赵宇告诉记者,他们在沛县的项目每亩地租金600元,年平均发电量1900万千瓦时,利用小时数在1240小时以上,平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.895万吨,相当于节约7600吨标准煤。
在沛县,塌陷地搬迁村民已有11万多人,涉及32个村,而且这项工作还在不断推进。沛县在塌陷地集中的北部地区进行一体化打造,推进产业发展、城镇建设、环境保护等各类规划的“多规融合”。比如在杨屯镇,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新镇区,目前已建成安置房100万平方米,文体中心、中小学、医院等配套一应俱全。?

-
取消“三本”能否消除“院校歧视”?
2021-03-05 09:12:52
-
4涨8降!国家近期有这么多大实惠送给你
2021-03-05 09:18:36
-
机关干部筹备会议的10个要点,必看!
2021-03-05 19:15:06
-
“减负”越减越累,孩子的教育应该何去何从?
2021-03-05 11:24:20
-
法国大选,又要飞出“黑天鹅”?
2021-03-05 11:19:06